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踏山行水求真知 扎根大地躬身行

信息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12-22

踏山水求真知 扎根大地躬身

——山西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纪实

信息来源:宣传部 山西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文字:蓝匀 刘晓诚 时间: 2021 12 14

《荀子·劝学》有云:“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在山西大学有这样一群人,深入亚高山草地采集样本、驻守浅水湖泊实地观测。数十年如一日,他们在山西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留下脚印、挥洒汗水,用不畏艰苦的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致力于山西省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守护着绿野繁花无尽头,山川万颜晚霞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大门

山西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由山西大学、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三家单位共同建设,自2010年建立到2019年获批教育部首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到2021年已经成立10年有余。

生态保护的先行者

我国黄土高原总面积大约64万平方公里,沟壑纵横,抗冲刷能力差,加之降雨比较集中,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80%以上国土面积是山区丘陵,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影响限制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党和国家十分关心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从而达到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的目标。山西大学十余年致力于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研究,围绕黄河流域中游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矿区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化等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科研成果。在此基础上,2010年建立山西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19年成为教育部首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亚高山草甸灌丛景观

高山浅水湖泊景观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坐落在山西省吕梁山脉管山(芦芽山)荷叶坪,背后色欲滴的大山与湛蓝的天空交相辉映。荷叶坪草甸面积近4万亩,是华北最大的亚高山草甸。夏季的荷叶坪草甸苍翠欲滴,点缀着明亮的黄花。华北落叶松高大雄伟,俏丽挺拔,叶簇状如金钱,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秋霜过后,金黄色的树叶,黄澄澄的草坪,与碧色的浅水湖泊构成一幅流动的天然油画。

山脉荷叶坪植被类型丰富,是温带阔叶/混交林植被区、温带草原/稀树草原/灌丛植被区和高原草原/灌丛植被区交汇地带及分界线。管不仅是华北的原始森林草原保留地,也是褐马鸡和华北豹等中国特有濒危物种的家园,最具特色的当属中国特有的华北落叶松林和亚高山草甸,这里也是黄土高原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与保护意义。

亚高山草地的忠诚卫士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一直吸引着山西大学生态研究者们关注的目光。他们走进这里的草地、湖泊开展生态研究,披霜踏雨,乐此不疲。目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已经具备较好的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基础条件,野外站设常务副站长及3位管理人员,常年在站负责野外站的运行和管理。


荷叶坪亚高山草甸海拔2783 m,是管山脉的最高点,工作中突遇风雨是常事。

雨来得快,去得也急,采样工作并没有因为这场横空出世的小雨而耽搁,照常进行着…… 2020级生态学研究生梁晓霞回忆起雨后的那次野外采样经历:“采样的辛苦不由言说,更令我动容的是面对科研这座高峰,老师和学长坚毅执着、勇登高峰的精神课题组资历最深、年纪最长的老师,穿着干净整洁衣服毫无迟疑爬在土坑上记录每一个样地剖面信息,全然忘记他身下是刚下过小雨后泥泞的采样地……师生间默契地配合着,感觉有很多说不出的东西就这样传递了下来。”

七月的一天,野外站的工作人员上山安装气象站,由于当天是阴天,山顶雾气又很重,风从耳边呼啸而过,研究人员身着长袖依然抵御不了山顶的寒风。面对这种突发情况,研究人员急中生智,想起用来包装气象仪器的泡沫塑料袋子,赶紧翻找出来互相帮忙裹在身上保暖,在寒风中继续进行安装。正是研究人员这种不放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使观测站在探索过程中收获颇丰,为进一步了解荷叶坪亚高山草甸的土壤、植被、动物等特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师生们在野外艰苦的环境中不仅塑造了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作风,也收获了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


2020级生态学研究生苏嘉贺诉说着马营海野外采样之行:“我们要采集的植物样品在近岸的水环境中。马营海湖作为一处天然淡水湖泊,沿湖常生长很多植被,与植被相伴的是一但深陷难以自拔的淤泥!小伙伴们通力合作,小心谨慎挖掘植物保证完整的植株样品。

定期野外监测取样

山上森林植被茂密,有时为了找到森林样地的固定监测点,会绕很久的路,如果是不熟悉山路的人还会迷路,师生们就经常互相呼喊提醒着位置。走在茂密的树林里,脚下是长期积累的松软落叶,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着很容易崴脚,师生们互相搀扶着小心翼翼地行走。从野外站上山一次就需要花费近40分钟左右,为尽可能利用时间,大家中午就不下山,围坐在一起简单吃点干粮喝点水,师生们有说有笑,其乐融融,谁也不觉得苦与累。2020级研究生毛晓雅讲道:“大家在野外进行实验磨练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彼此之间增进了感情。结束了一天的采样任务后,抵挡不住困意,大家蜷在回程的车上打个盹,回去后又分析整理监测数据,虽然很累,但想到自己做的是保护生态的科学研究,立刻就有了力量。”

把论文写在广袤的生态大地上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立足科学前沿,深入开展长期生态系统观测和实验研究,围绕实现黄土高原生态安全这一重大的国家需求,以“全球变化对温带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支撑我国北方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建设,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需求。野外站在五台山的北台和东台均建有联动监测点野外站实验室具备对植物、动物和土壤样品进行常规处理的实验条件,并且拥有一些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如M520自动气象观测站、OPEC涡度相关通量监测系统、植被群落盖度仪、Li-6400植物光合仪、Li-850土壤呼吸仪、叶面积仪、土壤硬度计和便携式土壤性质测定仪等。

土样磨制与土壤有机碳恒温加热器

酶标仪测定吸光度

滴定法测土壤有机碳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一直以来进行长期定位观测,涉及我国温带亚高山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水、土、气、生四大生态要素自然条件下的各项指标动态以及田间试验数据,重点关注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结构和功能的动态特征,生态系统的退化机理和恢复、生态系统碳中和效应。为黄河流域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和人才支撑。

亚高山退化草地恢复样地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聚焦于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育、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亚高山森林—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机理与修复技术、右玉半干旱区人工林与草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功能、草地生产力的维持与提高以及亚高山湖泊生态等研究方向寻求突破,加强自主创新,坚持对外合作和开放,服务于山西省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

数十年久久为功的科学研究和实地观测,获得了一系列成果。近三年,野外站成员在中外主流期刊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主要是关注亚高山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干旱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水土流失防治、汾河水文生态与污染治理等方面。出版书籍著作6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汾河流域水文水资源研究》《生物多样性测度》《天然禾草与内生真菌共生关系的研究》《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论文集》和《芦芽山常见植物》。这些成果对围绕国家生态建设需求,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过程很苦,坚持却很酷。科学研究就像一场漫长的修行,路上充满了坎坷,需要用汗水去征服,但在修行的路上,我磨砺了心智,荡涤了心灵……” 2019 级研究生冯雅做完实验,收拾好酶标仪里五颜六色的样品,在记录好实验数据后写下了这样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