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特邀报告:中国科学院李晓松“地球大数据支持土地退化零增长:方法与工具”

信息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4-26


2023年4月21日上午9:00,黄土高原研究所特邀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晓松博士,举行了线上学术报告会。报告题目为地球大数据支持土地退化零增长:方法与工具。学术报告由武志涛教授主持。研究所师生在东山校区瞻明楼N201报告厅参加线下了学术报告会。

李晓松研究员介绍了SDG进展评估以及问题。2015年联合国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了17个目标,230多个指标,力求在2030年实现所有指标。联合国推出了G15创新促进机制,通过科技创新支撑IOD目标的实现,目前已有非常多的国际组织牵头来开展了SDG指标进展监测和评估的工作。目前在所有的SDG指标里没有成熟的方法,以及常规化数据,可以看到大概还有67%的指标没有相应的数据。为了弥补这一数据的空缺,中科院在地球大数据的项目支撑下,系统开展了6个SDG目标评估的工作。在SDG15.3方面,也就是在土地退化方面,可以看到在UNEP2019年评估报告里,对于土地退化来说,在全球尺度上是属于无数据可用的状态。

围绕土地退化的监测和评估在全球已经开展了很多工作,SDG评估对于土地退化以及土地退化零增长也提出了相应的科学框架体系,其中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监测是五个核心模块之一,目前在全球尺度上有三个评估子指标得到了认可,分别是土地覆力变化、土地生产力变化以及碳储量的变化。另外在相应的技术方面,对地观测潜力得到了充分认可,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前在这套情况的基础上有体系但没有具体实践,特别是一套全球一致可比的衡量结果,主要原因有政治方面、技术不确定性方面;二是数据是严重缺乏的,严重阻碍了对SDG目标现状及状态的认知,迫切需要在国家上报数据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在SDG的框架体系下利用遥感大数据开展基准以及动态的科学评估,为UN机构以及相关的国家提供支撑;三是国别间的指标目前来说缺乏一致性,不利于区域乃至全球尺度上保护剂恢复政策的科学制定,进而影响LDN目标的整体实现。

已开展的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基准和动态评估情况。在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框架体系的基础之上,利用开放的数据,开展了土地退化零增长基准以及动态的评估,在这个基础之上还开展了中国土地退化零增长以及它对全球贡献的分析。2015年基准评估结果表明,目前全球大概有32个国家还未能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2030实现的压力比较大,中国的土地退化净恢复在全球占比18.24%,全球排名第一位。做完基准之后我们开展了2018年的进展跟踪评估工作,从结果可以看出,总体的趋势是向好的,未实现国家的数量有一定的减少。对于中国来说土地退化零趋势是持续向好的,与2015年相比净恢复土地面积同比增长了60.30%,相关的成果被纳入了我国政府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上向联合国提交的中国落实2030年议程国别自愿陈述报告。我们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为全球贡献了1/5的土地恢复净面积。

最后,未来的发展方面,一是应该继续发展土地退化零增长的地球大数据评估体系;二是还要研发土地退化零增长评估的公共产品,要面向业务部门对空间信息的具体需求,将已有技术积累进行转化,提供相应的服务;三是要共享LDN在线指标计算工具,为“一带一路”等相关国家提供在线指标计算工具,并开展相关培训,为其土地退化监测及能力建设提供支撑。

报告人简介:

李晓松,博士,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UNEP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报告专家组成员,《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15协调员,国际对地观测组织-土地退化零增长倡议工作组成员,中国土地退化零增长-自愿目标设定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地球大数据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遥感大数据分析及土地退化监测等方向的研究工作,负责的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评估成果在可持续发展目标高级别政治论坛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采用。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科院先导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20余项,作为副主编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文章7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