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 代码:071300
一、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立足于生态学科基础研究,面向生态学国际前沿和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需求,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行业或学科领域培养创新型人才。
1.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要求系统掌握生态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在区域生态、植物生理与分子生态、数量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生态、全球变化生态等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在生态学相关领域的科研部门、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生产第一线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或两门外国语,能够熟练运用英语阅读本领域有关文献资料。
4.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求实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团结协作能力与心理素质。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三年。在规定学制内,未达到培养要求的,可以申请延长学习期限,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一年。延长期满未完成学业者,按退学处理。延长学习年限的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延长期学费。
第一学年安排硕士学位课程、野外实践等;第二、三学年进行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学位论文撰写等工作。
三、研究方向
本方向围绕黄土高原植物、微生物群落与全球变化相关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创新性研究,重点研究植被和微生物群落格局与演变、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育、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土壤污染和土地退化机制等。探讨高强度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物与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反馈机制,在群落与环境变化领域取得具有重要国内和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为植被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方向二、生态系统生态学
本方向主要通过系统测量、系统分析、系统描述、系统模拟和系统优化方法阐明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结构和功能动态,研究气候变化、矿产资源高强度开采和冶炼等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机制。为黄土高原综合整治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方向三、恢复生态学
本方向针对黄土高原工矿区生态环境问题,从生态系统受损或退化过程与原因出发,开展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定位研究、工矿区污染土壤与水体的生态风险评估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等方面研究,探究生态系统受损退化过程与机理,揭示其恢复规律,研发受损或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技术,并建立可复制的生态修复模式,促进本区各类退化生态系统的全面恢复,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方向四、景观生态学
从景观组成、结构与功能、景观动态与生态过程模拟、景观分类与管理等方面研究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和土地沙化等生态过程与植被格局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黄土高原景观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开展景观生态学在黄土高原生态规划、土地可持续利用和气候变化中的应用研究。
四、课程设置(参见附表 “教学进度表”)
1、课程设置(参见附表 “教学进度表”)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要求在1年内完成,理论课每18学时计1学分,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为31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必修课。专业实践与学术活动为必修环节,学分另计,完成导师及所里安排的专业实践和学术活动后两门各计2学分。完成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各项学习任务,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相应学分。
2、补修课程
跨专业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与生态学相关的本科阶段专业基础课程2-4门。需补修课程名称为:植物生物学,生态学基础,自然地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基础。补修课程不计入学分。
五、专业实践和学术活动
(一)专业实践 (参考“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
专业实践的设置一般在入学后第五个学期进行,专业实践应以具体项目为依托,可分为四大类:1、校创新中心负责的项目; 2、“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小流域整治与生态恢复” 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项目; 3、导师课题项目;4、其它项目。
专业实践至少需获得4个学分。学分计算办法如下:1、参加国家级研究生创新中心实践项目,学生每人每月获3个学分;2、参加省级研究生创新中心实践项目,学生每人每月获2个学分;3、参加校级研究生创新中心实践项目,学生每人每月获1.5个学分;4、参加黄土高原研究所实践基地项目或参与导师课题项目以及其它形式的专业实践,学生每人每月获1个学分。
(二)学术活动
参加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前沿性的学术会议、短期学术讲座、学术访问等不少于10次。协助导师开展国家或省级项目研究工作。
六、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一)论文开题
论文选题应根据自己所学专业,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和环境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热点和难点问题,选择有理论意义或有较强实用价值的课题。所研究的课题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至少要达到省内在本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具有一定的创新(包括新资料、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等)。
研究生中期考核合格后,于第二学年的秋季学期末,向导师所在研究室提交论文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项背景(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等)、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创新之处、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准备工作情况和主要措施、预期达到的研究成果及时间进度等。之后在所内进行公开开题报告,经专家审查通过,方可进入与毕业论文相关的研究实施阶段。
(二)预答辩
论文撰写要按照《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进行,确保内容详实、结构完整、文字流畅,论据充分可靠,逻辑性强,文理清晰,结论明确。
导师要全面掌握硕士研究生的工作进度,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研究生应按计划在本研究范围内作研究工作的阶段总结报告,汇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前由导师组织预答辩,做好论文答辩准备。
(三)论文评阅
生态学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均需经过匿名评审,评审采用一票否决制,只有评审通过的论文才可进入答辩阶段。匿名评审采取两种办法进行:1、根据山西大学统一安排,抽到匿名评审的同学及时将论文等相关资料交到研究生院;2、没抽到的同学将论文交回所办公室,由本学位点统一组织进行匿名评审。该项工作一般在最后一个学期(4-5月)完成。
(四)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必须在第三学年的春季学期初将全文和摘要(包括中文、外文摘要)撰写完成,并送交导师审查;必要时可在研究室作论文报告,征求意见;并于本学期末按程序组织评阅和答辩。
通过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使学生在生态学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得到加强,并可运用所学综合知识,能够独立从事生态学科学研究与实践,包括区域生态学、生理生态与分子生态学、数量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生态等方面的研究与技术实践工作。
七、必读书目及主要学术期刊
恢复生态学导论(第二版).任海等.科学出版社, 2008.
恢复生态学通论.赵哈林等.科学出版社, 2009.
景观与恢复生态学——跨学科的挑战.那维. 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10.
研究系列报告生态学学科发展报告(20092010).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协学科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国外多途径生态恢复40案例解析.李洪远, 马春等.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中国至2050年生态与环境科技发展路线图.中国科学院生态与环境领域战略研究组.科学出版社, 2009.
植被生态学.宋永昌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现代生态学.戈峰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景观生态学.邬建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植物生理生态学.蒋高明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生态学空间分析原理与技术.张治国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黄土高原人工林水分生态研究.王孟本,李洪建.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黄土高原土壤变化及其过程模拟.段建南,李旭霖等.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应用生态学.张金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数量生态学.张金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生态学实验原理与方法.付必谦,张峰,高瑞如等.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山西省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研究.王孟本主编. 2009
生物多样性测度.张峰主译.科学出版社.2011
污染生态学.王焕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生态毒理学.孟紫强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植物生态学报.中国科学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主办
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学会主办
环境科学学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
生态学杂志.中国生态学会主办
应用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学会主办
草业学报.中国草学会主办
林业科学.中国林学会主办
水土保持学报.中国土壤学会.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研究所主办
简明植物种群生物学(李博 董慧琴 陆建忠等译)Jonathan Silvertown.Deborah Charlesworth.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生态学:概念与应用 Ecolog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Manuel C. Molles, Jr. 北京:科学出版社(影印版),2000
Ecological Methdology. Menlo Park: 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Charles J. Krebs. 1999.
Restoration Ecology: The New Frontier (Second edition), Jelte van Andel, James Aronson.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12.
ECOLOGY. Charles J.Krebs.北京:科学出版社(影印版),2003
Ecological Methodology (Second Edition).Charles J.Krebs. California: An imprint of Addison Wesley Longman.Inc.1998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for Wildlife and Ecology Research. Kevin McGarigal.Sam Cushman.Susan Stafford. New York: Springer, 2000
Louis Legendre Numerical Ecology.Pierre Legendre. Amsterdam: ELSEVIER,1998
Ec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Second Edition)J. L. Chapman. M. J. Reiss.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2001
Measuring Biological Diversity.Anne E. Magurran.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company. 2003
Plant Physiologycal Ecology. R.W. Pearcy, J.R. Ehleringer, H.A. Mooney and P.W. Rundel. London: Chapman & Hall,1997
Ecology.美国生态学会主办
Journal of Ecology .美国生态学会主办
Oiks.北欧生态学会主办
Oecologica.Springle出版社
Plant Ecology.Elseviece
Landscape Ecology.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主办
Front in Ecology Evironment.美国生态学会主办
Applied Ecology.美国生态学会主办
Ecological Monography.美国生态学会主办
Journal of Vegetation Science.国际植被科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http://www.iswc.ac.cn/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http://www.ibcas.ac.cn/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http://www.rcees.ac.c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http://www.nsfc.gov.cn/Portal0/default152.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http://www.most.gov.cn/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http://www.moe.edu.cn/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http://www.cern.ac.cn/0index/index.asp
国际生态学会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cology http://www.intecol.net/pages/index.php
美国生态学会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http://www.esa.org/e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