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所概况    |   研究队伍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学科建设    |   研究生教育    |   历史前沿   
  所在位置: 首页» 研究队伍  
 
 
柴宝峰
 

柴宝峰,男,1967年3月生,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原生动物学会理事;民革山西省委环境与资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获得者。1990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林学系林学专业,1993年获植物学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山西大学工作。2004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遗传学博士学位。先后于2000年11月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2007年5月赴美国阿拉巴马大学、2014年8月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进行访问研究。工作以来,先后从事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分子与生理生态学、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近年来,对尾矿库污染水体及黄土高原典型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微生物介导的土壤营养循环特征开展研究,为重金属污染尾矿库生物治理措施、晋北荒漠化和矿区土壤生态系统恢复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 (31172078;30470239;30770294;30940043;31540054)、此外,还有国家发改委清洁发展基金赠款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等20余项。目前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2450)、留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3项,专利5项。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在国际性刊物上发表,被SCI收录。 

 

单位: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
    电话:0351-7010700/7019083

E-mail:bfchai@sxu.edu.cn

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课题简介
 

领域一、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与功能 

微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杂的土壤异质性,决定了土壤微域环境的多样化和微生物的高度多样性,是揭示生物群落构建与多样性维持机制的“天然实验场”。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通过碳氮营养代谢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与竞争,而内生菌与植物的共生互利关系有助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性。一方面,植物多样性对微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微生物多样性与丰度对维持植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植物多样性与微生物多样性维持的机制性联系有待深入研究。

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研究黄土高原特有濒危种群的遗传结构和系统发育有助于揭示物种的濒危机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植物和微生物是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决定性生物因子,筛选耐贫瘠抗旱性植物和特异固氮微生物组合,提高土壤酶活性和肥力,对于矿区复垦和荒漠化防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研究方向

1.植物多样性与微生物多样性互作机制

本方向主要探讨基于生态因子的生态位理论和基于分子进化的中性理论对生物群落构建机制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贡献;利用宏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技术与方法,研究特定环境梯度下植物与土壤根际微生物以及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的相关性;筛选水分代谢和营养代谢相关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分析土壤水分和营养梯度下的群落结构动态和种群遗传结构和进化机制。

2.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植物和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过程,是维持土壤生产力的重要组分。本方向主要利用宏基因组学方法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对无机营养物的同化和微生物对有机物的矿化的协同作用,探讨植物与微生物群落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筛选耐贫瘠抗旱植物与微生物特异性组合,应用于黄土高原高强度采矿造成的受损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

3.濒危种群遗传多样性与保护

黄土高原地区植物区系物种多样性丰富,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自然和社会原因,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植被受到严重破坏,许多物种趋于濒危。本方向主要利用分子生态学技术与方法研究黄土高原濒危植物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结构,探讨本区域濒危植物进化机制和系统发育关系。

 

领域二、翻译控制与人类疾病

蛋白质翻译合成是细胞内最为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是基因表达调控最后的一个关键步骤。在基因的复制和转录调控过程中,对于基因的突变,尤其是基因的无义突变没有任何监控机制。而蛋白质翻译过程能够识别突变的遗传密码子,从而识别突变了的基因,进而对无义突变的基因进行翻译水平的调控。

人类的诸多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症等都是由单基因无义突变引起的;一些肿瘤的发生是由于抑癌基因的无义突变,导致其在细胞中含量降低而导致的。基因无义突变产生的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的mRNA在细胞中被一种称为“无义介导的mRNA监督机制”所识别,进而对这些无义mRNA的表达进行调控。对于无义mRNA的识别机制和降解机制是本课题组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以上所述,含有无义突变的mRNA如果能够翻译表达出全长的蛋白质,就能够恢复细胞的功能,从而减缓临床症状。基于这样的理念,一些促基因通读药物被不同的实验室发现,其中一些氨基糖甙类药物、PTC124等相继进入临床试验。一些新的具有低毒高效的药物有待进一步发现和筛选,目前取得了一些进展,本实验室通过抑制“无义介导的mRNA监督机制”和新的通读药物联合作用,有效提高了无义突变基因在细胞中的翻译表达水平,促进了细胞功能的恢复。该研究成果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最近发表的研究论文:

  1. Liu J, Li C, Jing J, Zhao P, Luo Z, Cao M, Ma Z, Jia T, Chai B: Ecological patterns and adaptability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alkaline copper mine drainage. Water research 2018, 133(99-109).
  2. 马转转, 乔沙沙, 曹苗文, 周永娜, 刘晋仙, 贾彤, 李毳, 柴宝峰: 环境选择和扩散限制驱动温带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的构建.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3. 李毳, 景炬辉, 刘晋仙, 柴宝峰: 铜尾矿库坝面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的驱动因子. 环境科学 2018, 39(4).
  4. 周永娜, 乔沙沙, 刘晋仙, 贾彤, 李毳, 柴宝峰: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与桦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7, 23(3):520-526.
  5. 乔沙沙, 周永娜, 刘晋仙, 景炬辉, 贾彤, 李毳, 杨欣, 柴宝峰: 关帝山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林业科学 2017, 53(2):89-99.
  6. 乔沙沙, 周永娜, 柴宝峰, 贾彤, 李毳: 关帝山森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遗传多样性特征. 环境科学 2017, 38(6):314-324.
  7. 刘晋仙, 李毳, 景炬辉, 贾彤, 刘兴港, 王小云, 柴宝峰: 中条山十八河铜尾矿库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环境适应性. 环境科学 2017, 38(1):320-328.
  8. 景炬辉, 刘晋仙, 李毳, 贾彤, 王小云, 柴宝峰: 中条山铜尾矿坝面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特征. 应用环境生态学报 2017, 23(3):527-534.
  9. Tong J, Miaowen C, Juhui J, Jinxian L, Baofeng C: Endophytic fungi and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ver different years of phytoremediation in a copper tailings dam of Shanxi, China.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7, 574:881-888.
  10. 闫静, 石文鑫, 王美, 申泉, 柴宝峰: 第一类肽链释放因子C端结构域参与调控终止密码子的识别过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7, 33(2):184-189.
  11. 柴宝峰, 王美, 石文鑫, 柴杨丽, 吕佳: 无义mRNA降解途径的机制与进化.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0(3):639-644.
  12. 王刚, 杨林花, 柴宝峰, 张翠明, 王梅芳, 王琨, 陈玛, 李玲: microRNAl25对无义突变的人凝血因子Ⅸ基因调控的分子机制. 中华血液病杂志 2016, 37(5):388-392.
  13. Wang G, Chai B, Yang L: MiR-128 and miR-125 regulate expression of coagulation Factor IX gene with nonsense mutation by repressing 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2016, 80:331-337.
  14. Liu B, Duan N, Zhang H, Liu S, Shi J, Chai B: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whole chloroplast genome of Caragana microphylla Lam (Fabaceae). Conservation Genet Resour 2016(8):371-373.
  15. Shen Q, Zhang L, Chai B, Ma X: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like cells from human nucleus pulposus tissue. Sci China Life Sci 2015, 58(5):509-511.
  16. 刘静, 张智博, 柴宝峰: PTC下游翻译重启动导致NMD途径的逃逸.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5, 31(2):168-174.
  17. 3.    Chai B, Li C, Yu J, Hao Y, Guo P, Shen Q: Stop codon recognition in the early-diverged protozoans Giardia lamblia and Trichomonas vaginalis. Molecular and Biochemical Parasitology 2015, 202(1):15-21.
  18. 4.    李芳, 肖瑞琳, 柴宝峰: eRF3survivin相互作用的结构域分析. 中国细胞生物学报 2014, 36(2):222-227.
  19. 5.    郭萍, 于竞飞, 柴宝峰: 赭纤虫第一类肽链释放因子C端结构域的磷酸化修饰.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7(1):117-120.
  20. 6.    于竞飞, 郭萍, 柴宝峰: 四膜虫eRF1识别终止密码子的功能结构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5, 31(3):283-291.
  21. 7.    Xiao R, Li C, Chai B: miRNA-144 suppresses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through GSPT1.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2015, 74:138-144.
  22. Shen Q, Guo P, Chai B: pDsRed-EGFPmtag-, an effective dual fluorescent reporter system for cell-based screens of premature termination codon. Cytotechnology 2014.
  23. Xu L, Hao Y, Li C, Shen Q, Chai B, Wang W, Liang A: Identification of amino acids responsible for stop codon recognition for polypeptide chain release factor. Biochem Cell Biol 2013, 91(3):155-164. 通讯联系人
  24. Xiao R, Gao Y, Shen Q, Li C, Chang W, Chai B: Polypeptide chain release factor eRF3 is a novel molecular partner of survivin. Cell biology international 2013, 37(4):359-369. 通讯联系人
  25. Wang G, Jiang B, Jia C, Chai B, Liang A: microRNA 125 represses 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 by regulating SMG1 expression.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3, 435(1):16-20. 通讯联系人
  26. Wang Y, Chai B, Wang W, Liang A: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peptide Release Factor 1b in the Ciliate Euplotes. Biosci Rep 2010, 30(6):425-431. 通讯联系人
  27. 王刚, 姜博文, 杨林花, 聂欣, 贾辰亮, 刘静, 申泉, 柴宝峰: 重组人凝血因子Ⅸ小基因及其无义突变体稳定细胞株的构建及意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3, 21(2):422-425. 通讯联系人
  28. 常文娟, 李毳, 申泉, 柴宝峰: 八肋游仆虫第二类肽链释放因子核定位信号分析[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3, 29(8):727-733. 通讯联系人
  29. 15    Song L, Jia YX, Zhu WS, Chai BF, Liang AH: eRF1aMC and Mg2+ Dependent Structure Switch of GTP Binding to eRF3 in Euplotes octocarinatus. J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2, 22(2):176-183.
  30. 16     Wang Q, Xu J, Zhu Y, Chai B, Liang A, Wang W: Lanthanum(III) impacts on metallothionein MTT1 and MTT2 from Tetrahymena thermophila. Biol Trace Elem Res 2011, 143(3):1808-1818.
  31. 17    Wang Q, Xu J, Chai B, Liang A, Wang W: Functional comparison of metallothioneins MTT1 and MTT2 from Tetrahymena thermophila. Arch Biochem Biophys 2011, 509(2):170-176.
  32. 王艳, 柴宝峰, 梁爱华: 肽链释放因子识别终止密码子的机制.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0, 26(1):22-29. 通讯联系人
  33. 柴宝峰, 李娜, 王景涛, 申泉, 张志云, 梁爱华: 肽链释放因子和核糖体蛋白L11在八肋游仆虫细胞中的定位. 生物工程学报 2010, 26(2):237-243. 通讯联系人
  34. 柴宝峰, 郝艳琴, 李毳, 申泉, 梁爱华: 原生动物八肋游仆虫cDNA文库的构建. 微生物学报 2010, 50(3):316-321. 通讯联系人 
  35.  柴宝峰, 常文娟, 申泉, 王刚: 重组慢病毒介导的NMD途径因子UPF1SMG1可诱导干扰细胞株的构建.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5(2):376-382.
  36.  高艳, 常文娟, 柴宝峰: 人类肽链释放因子eRF3与生存素Survivin相互作用.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5S1(152-155).
  37.  徐丽君, 郝燕蓉, 柴宝峰: 赭纤虫第一类肽链释放因子的功能研究.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5S1)(156-159).
  38.  郝燕蓉, 刘春敏, 柴宝峰: 滴虫两类肽链释放因子eRF1eRF3的相互作用.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6(S1):143-146.
  39.  贾晨亮, 刘静, 王刚, 柴宝峰: 无义突变的MEN1抑癌基因的表达受NMD途径调控.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6(S1):132-137.
  40. 刘静, 贾晨亮, 柴宝峰: MEN1基因的选择性剪接.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6(3):460-464.
  41. 郭萍, 于竞飞, 柴宝峰: 赭纤虫第一类肽链释放因子C端结构域的磷酸化修饰.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7(1):117-120.
  42. Chai B, Wang W, Liang A: Nuclear localization of eukaryotic class II release factor (eRF3): implication for the multifunction of eRF3 in ciliates Euplotes cell. Cell biology international 2008, 32(3):353-357. 通讯联系人 
  43. Chai BF, Wang W, Liang AH: Express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immunolocalization of translation termination factor eRF3 in the ciliate Euplotes octocarinatus. Res Microbiol 2006, 157(3):235-240.
  44. Chai BF, Song L, Fu YJ, Wang W, Liang AH: Interaction of two classes of release factors from Euplotes octocarinatus. J Genet Genomics 2004, 31(5):460-467.
  45. Song L, Chai BF, Wang W, Liang AH: Identification of translational release factor eRF1a binding sites on eRF3 in Euplotes octocarinatus. Res Microbiol 2006, 157(9):842-850.
  46. Xu J, Wang W, Chai BF, Liang AH: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trinucleotide repeat-containing gene GARP from Euplotes octocarinatus]. Yi Chuan 2007, 29(1):87-91.
  47. Fu YJ, Yin LT, Liang AH, Zhang CF, Wang W, Chai BF, Yang JY, Fan XJ: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chlorotoxin-like neurotoxin from the Chinese scorpion for human gliomas. Neuroscience letters 2007, 412(1):62-67.
  48. Song L, Wang Y, Chai B, Wang W, Liang A: C-terminal 76 Amino Acids of eRF3 Are Not Required for the Binding of Release Factor eRF1a from Euplotes octocarinatus. J Genet Genomics 2007, 34(6):486-490.
  49. Zhi H, Wang W, Li L, Chai B, Sun Y, Liang A: Cloning and analysis of 16 Rab genes from macronuclear DNA of Euplotes octocarinatus. DNA Seq 2005, 16(4):260-265.
  50. Wang W, Zhi H, Chai B, Liang A: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micronuclear and macronuclear gene encoding Rab protein of Euplotes octocarinatus.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2005, 69(3):649-652.
  51. Hao CJ, Xu CG, Wang W, Chai BF, Liang AH: Expression of an insect excitatory toxin, BmK IT, from the scorpion, Buthus martensii Karsch, and its biological activity. Biotechnol Lett 2005, 27(23-24):1929-1934.
  52. Fu YJ, Yin LT, Wang W, Chai BF, Liang AH: Synthesis,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of a type of chlorotoxin-like peptide from the scorpion, Buthus martensii Karsch, and its acute toxicity analysis. Biotechnol Lett 2005, 27(20):1597-1603.
  53. Wang W, Chai BF, Heckmann K, Liang AH: Cloning,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of the polypeptide release factor gene, eRF1, of Blepharisma japonicum. Biotechnol Lett 2004, 26(12):959-963.
  54. Fu YJ, Chai BF, Wang W, Zhi H, Yin LT, Liang AH: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he BmK Mm2 neurotoxin from the scorpion Buthus martensii Karsch and its biological activity test. Protein Expr Purif 2004, 38(1):45-50.
  55. Chai BF, Song L, Fu YJ, Wang W, Liang AH: Interaction of two classes of release factors from Euplotes octocarinatus. J Genet Genomics 2004, 31(5):460-467.
  56. Chai B, Liang A, Wang W, Hu W: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Kentucky Bluegrass (Poa Pratensis L.).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3, 8(45):966-969.
  57. Chai B, Liang A, Gao C, Wang W, Hu W: Stable Transformation Of Three Cultivars Of Kentucky Bluegrass ( Poa Pratensis L. ) By Particle Bombardment Of Mature Seed-Derived Highly Regenerative Callus.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China 2003, 2(1):27-32.
  58. 李娜, 柴宝峰, 王景涛, 梁爱华: 八肋游仆虫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大核人工染色体的构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9, 25(5):436-441.
  59. 柴宝峰, 杨睿, 李娜, 王景涛: Centrin 3 is Localized Restrictedly in Duplicating Basal Body Responsible for Formation of Cirri in Euplotes.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2(4):605-613.
  60. 王玉瑶, 张志云, 柴宝峰, 梁爱华: 游仆虫重组核糖体蛋白Lll与肽链释放因子的体外相互作用分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008, 24(4):348-351.
  61. 申泉, 柴宝峰: 无义密码子介导的mRNA降解机制与疾病. 实用医学杂志 2008, 15(35):120-122.
  62. 许静, 王伟, 柴宝峰, 梁爱华: 八肋游仆虫一种富含三核苷酸充分序列的新基因GARP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遗传 2007, 29(1):87-91.
  63. 许静, 王伟, 柴宝峰, 梁爱华: 八肋游仆虫一种富含谷氨酸的蛋白GARP的表达与纯化. 高技术通讯 2007, 17(6):653-656.
  64. 王意龙, 李毳, 柴宝峰: 山西高原天然油松群体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分析. 生态环境 2007, 16(2):530-532.
  65. 郝艳琴, 梁爱华, 柴宝峰: 蛋白质合成肽链释放因子的多功能性. 生命的化学 2007, 27(5):386-388.
  66. 范晓军, 许成钢, 柴宝峰, 王伟, 梁爱华: 温度和PH值对重组杆状病毒的毒力影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7, 13(3):338-340.
  67. 柴宝峰, 王景涛, 梁爱华: 八肋游仆虫一个新beta-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山西大学学报 2007, 30(2):261-264.
  68. 李凌燕, 柴宝峰, 王伟, 梁爱华: 八肋游仆虫小核中Rab1家族基因的分离及多态性分析.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9(2):86-88.
  69. 李凌燕, 柴宝峰, 梁爱华, 孙永华, 王伟: 八肋游仆虫Rab家族新成员Eo-rab-1N基因的克隆. 遗传 2006, 28(4):437-442.
  70. 李毳, 柴宝峰, 梁爱华, 王孟本: 油松种子醇溶蛋白提取剂比较.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6, 12(1):125-127.
  71. 智慧, 柴宝峰, 梁爱华, 王伟: 游仆虫Rab家族成员Eorab1f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动物学报 2005, 51(2):314-319.
  72. 王伟, 智慧, 张志云, 柴宝峰, 梁爱华: 赭纤虫释放因子1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抑制细胞生长. 动物学报 2005, 51:281-286.
  73. 宋莉,, 柴宝峰,, 王伟,, 梁爱华: 赭纤虫RNA聚合酶II锌指基因片段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水生生物学报 2005, 29(5):533-537.
  74. 李毳, 柴宝峰, 王孟本: 山西高原油松种群遗传多样性. 生态环境 2005, 14(5):719-722.
  75. 郝婵娟, 柴宝峰, 王伟, 孙毅, 梁爱华: 烟草天蛾几丁质酶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昆虫学报, 2005, 48(3):337341.
  76. 智慧, 王伟, 柴宝峰, 梁爱华: 赭纤虫肽链释放因子I密码子识别功能结构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7:92-95.
  77. 李毳, 柴宝峰: 亚比棉茎叶茸毛性状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12(2):58-60.
  78. 贺晓静, 丰九英, 王伟, 柴宝峰, 杨斌盛, 梁爱华: 游仆虫中心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和多克隆抗体制备. 动物学报 2004, 50(3):447-451.
  79. 付月君, 柴宝峰, 王伟, 梁爱华: 遗传密码子的通用性和特殊性. 高技术通讯 2004, 14(3):37-43.
  80. 樊俊蝶, 王伟, 柴宝峰, 智慧, 梁爱华: 游仆虫Rab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纯化.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4, 20(2):200-205.
  81. 柴宝峰, 宋莉, 付月君, 王伟, 梁爱华: 八肋游仆虫两类释放因子的相互作用. 遗传学报 2004, 31(5):460-467.
  82. 张志云, 王伟, 柴宝峰, 梁爱华: 八游仆虫信息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山西大学学报 2003, 26(3):251-253.
  83. 李洪建, 王孟本, 柴宝峰: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4:515-519.
  84. 付月君, 张志云, 柴宝峰, 王伟, 梁爱华: 从棉铃虫中提取总RNA的一种有效方法. 生物技术通报 2003, 166(5):40-43.
  85. 孙泉红, 柴宝峰, 王伟, 梁爱华: 八肋游仆虫第二类肽链释放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2, 18(3):347-351.
  86. 李洪建, 王孟本, 柴宝峰: 黄土高原北部河北杨林的土壤水分特征. 山地学报 2002, 23(5):606-610.
  87. 柴宝峰, 王孟本, 李洪建, 李毳: 晋西人工防护林乡土树种抗旱性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14(1):28-32.
  88. 柴宝峰, 李洪建, 王孟本: 晋西黄土丘陵区若干树种水分生理及抗旱性量化研究. 植物研究 2000, 20(1):79-85.
  89. 王孟本, 李洪建, 柴宝峰, 武冬梅: 黄土区树种抗旱性指数的研究. 植物研究 1999, 19(3):341-346.
  90. 王孟本, 柴宝峰, 李洪建, 冯彩平: 黄土区人工林的土壤持水力与有效水状况. 林业科学 1999, 35(2):7-14.
  91. 柴宝峰, 张金屯, 邱扬, 郑凤英: 晋西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河南科学 1999, 17(68-71).
  92. 柴宝峰, 王孟本, 李洪建: 黄土高原森林保护与林区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9, 5(6):11-14.
  93. 柴宝峰, 李洪建, 王孟本: 植物抗旱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22(4):400-405.
  94. 柴宝峰, 李毳: 甘蒙柽柳与沙棘抗旱性研究.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8, 4(1):24-27.
  95. 柴宝峰, 李毳: 海红和刺槐水分参数的研究.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20(1):91-95.
  96. 柴宝峰, 王孟本, 李洪建: 三树种P-V曲线水分参数的比较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1996, 16(1):35-40.

 

主持课题

年度

基金种类

基金项目名称

金额

排名

2018/01-202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原生动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无义mRNA识别的分子机制

60

主持

2011/01-2015/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肽链释放因子与tRNA的协同进化对终止密码子重新分配的影响31172078

66

主持

2015/01-2017/12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重点科研资助项目

促基因通读药物用于恶性肿瘤辅助治疗的研究(2014重点-1

30

主持

2008/01-201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蛋白质合成终止过程中的蛋白网络与信号转导途径30770294

33

主持

2004/01-200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肽链释放因子在细胞有丝分裂中的功能30470239

24

主持

2009/01-2009/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

凝血因子基因无义突变的重型血友病的分子机制30940043

10

主持

2011/01-2014/12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肽链释放因子与tRNA的协同进化对终止密码子重新分配的影响20111401110008

12

主持

2012/05-2014/05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清洁发展CDM基金

山西干旱缺水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对策研究

100

第二主持

2008/01-2012/12

山西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

参与蛋白质合成终止过程中的蛋白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10

主持

2009/01-2012/12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

B型血友病无义突变的F9基因的表达机制

8

主持

2011/01-2013/12

山西省人社厅归国留学人员择优资助项目

凝血因子基因无义突变的重型血友病药物筛选

5

主持

 
获奖

1.  柴宝峰, 梁爱华, 王伟, 宋莉, 张志云, 付月君: 蛋白质合成终止因子的功能与应用. 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 2013, 二等奖(证书号 2012-Z-2-009).

2. 梁爱华, 王伟,柴宝峰,张素平,孙泉红:纤毛虫肽链释放因子与终止密码的识别,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 2004, 二等奖(证书号2004-Z-2-002)

3. 人工林水分生态特征及其在植被建设中的意义,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 2002, 二等奖

 

专利

1. 柴宝峰, 王刚, 梁爱华, 王伟, 申泉, 付月君, 张志云: 重组人凝血因子IX小基因及其PTC突变体稳定细胞株. 国家知识产权局. ZL 2011 1 0085025.2. 中国; 2012.

2. 柴宝峰, 梁爱华, 张振兴,王伟,付月君, 申泉张志云: 人工合成猪生长激素基因及其表达纯化方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 ZL 2009 1 0075520.8 中国; 2009.

3. 一种人工合成的蝎氯离子通道神经毒素基因-rBmK CTa,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号: ZL200410012544.62009

4. 一种含有双价抗虫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号: ZL200410012545.0 2007

 

 

 

 

 

Copyright©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话:0351-7010700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